《天龙八部》读后感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龙八部》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龙八部》读后感1萧峰乃金庸笔下英雄的巅峰。他义胆忠肝,不似郭靖呆板愚忠;他酒量过人,不似令狐冲醉气冲天;他情痴一个,不似杨过爱屋及乌;他生性豪爽,不似张无忌优柔寡断。
萧峰7岁习武,至而立之年,已功盖天下,举世无双。纵横华夏,放眼九州,无论中原、番邦,无论名门正派、歪门邪道,不必说前辈、同仁,大江南北无人能接一记降龙十八掌。惟一隐世高僧,亦被萧峰气概所折服。虽然后来段誉、虚竹功力一日千里,但最多和萧峰不相伯仲。段誉尽收鸠摩智内力,鸠摩智本萧峰手下败将,再加上一招六脉神剑,当能与萧峰并驾;虚竹身兼逍遥派三大高手200多年功力,但其资质太差,制服丁春秋尚且只是稍胜一筹,不管日后如何兼容并包,权当与萧峰平手。
而萧峰在聚贤庄和少林寺庙的两大战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聚贤庄一战,以数闻名;少林寺一役,以质取胜。聚贤庄内,阿猫阿狗一拥而上,人多势众,就是伸着脖子让你萧峰砍,汝也要砍到手麻。更何况其中不乏好手,当世二流角色不在少数。然萧峰萧大英雄举重若轻,转陀螺般游刃有余。若非变故惊天,心存死念,定要杀个片甲不留,横尸遍野。真是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少林寺大战,更是上古以来未曾有过的海斗,群殴。看到这里,我心惊肉跳,血脉喷张。此战尤胜许褚裸衣斗马超、张颌大战张飞、吕布独挑刘关张三英、曹营六杰。萧峰以双掌对抗三名当世绝顶高手:与之齐名的南慕容、重创少林方丈的庄聚贤、阴险毒辣的丁春秋。以一敌三,从容自若,酣畅淋漓,快哉快哉!西夏一品堂四大恶人,能抗衡萧峰否?从南海鳄神口中可知,段延庆绝非庄聚贤对手,其本人一丝取胜慕容复的机会也无,叶二娘及云中鹤就更难提与丁春秋过招了。四尚且不能胜三,如何胜一?大辽第一勇士阿曼达,身高十尺,肌肉横张,悍猛至极,令人胆颤,仍为萧峰所败。大雪山大轮寺大轮明王吐蕃国师鸠摩智自诩精通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力挫少林多为玄字辈高手,与萧峰数战,无不落荒而逃。
一招刚劲雄厚的降龙十八掌,令黑白两道无不闻风丧胆。
唯那一夜,青石桥头,美人香消玉殒,英雄痛不欲生。什么塞上牛羊,什么放马北国,一生所爱,心中所有,皆随那一掌,那一跃,在那一刻,那一幕,永不复返。美人是一张纸,不要用眼泪打湿,任凭时光流逝,只能绝望坚持。从此,每当佐酒的斜阳化作满天的繁星,其中最亮的'那颗,总是让人想起 ——心痛的方向。如果多年以后,世界上还有“幸福”一词,我希望它是属于你的;如果多年以后,世界上还有“怀念”一词,我希望它是属于我的。这是对死去的阿朱最大的宽慰。然而,从此萧峰再也没用了幸福,只有怀念。
书生意气
段誉温文儒雅,一副书生模样,出口成章,填词续对,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谓翩翩君子。他聪明过人,却为情所困,无以自拔。佛有言,人生七苦,其一便是求不得。想段誉几番舍生忘死,苦苦追随,也难赢得美人芳心。若非慕容复爱江山不爱美人,段誉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王语嫣的。他常空怀伤感,望月感慨:月出皎兮,美人撩兮,劳心悄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然而,为美人东奔西走也并非徒劳无功。为了救钟灵,段誉偶入玉洞,目睹“神仙姐姐”芳容,诚心叩首,竟得绝世秘笈,练成“凌波微步”;又为夺木婉清,苦练北冥神功;吸人内力后一时无法化为己用,导致血气膨胀,却又因此学得六脉神剑。这三样奇功令其遇敌能战则战,逊之则化之,不得已亦可一走了之。练武者达此境界,亦可谓上天入地求不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情人终成眷属,雨过天晴,枯井底,污泥处,海誓山盟。
无巧不成书
虚竹忠厚老实,仁慈虚怀,不做和尚甚是可惜!然其重情重义,危难之际,能挺身与兄弟并列,豪饮之后,大战一场,亦不失英雄本色。他救灵鹫宫于水火之中,扶少林寺于危难之间,一举手,一投足,皆流露出大侠风范。就任灵鹫宫宫主后,他没有纳梅竹兰菊等为妾以解相思之苦,可见和尚也是用情专一之人。有缘千里来相会,冰窖之中再度相逢,已是身怀六甲之身,美哉美哉!
荣辱成败,不由人算
少林寺武林大会,萧峰以一会三,风头占尽,降龙十八掌声震如雷;段誉以无形之剑,令南慕容狼狈不堪几欲寻死,六脉神剑迅猛如电;虚竹生擒丁春秋,逍遥派武功飘渺如雾。三战三捷,名扬四海;三雄傲立,天下何惧!
萧峰身世最惨,凄寒如冬:当其尚为一个婴孩时,母亡父走,成名后又被诬为契丹野种,遭人陷害,顷刻间盖世功名皆被遗忘为天下所唾弃;虚竹悲凉如秋:年幼遭弃,长于生父足下却一无所知,父母相认不久又双双以死谢天下;段誉凋零如春:多年的父宠母爱,无忧无虑,最终却成了母亲与人私通之子,父母双亡,几位阿姨也命丧黄泉。三人皆经历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之苦乐哀愁。所以说,逆境是人杰的摇篮,磨难是成功的良伴,挫折是天才的乳汁,悲痛是奏凯的琴键。不要惧怕独身穿越狭长黑暗的隧道,不要指望一双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靠天天塌,靠山山倒,唯有靠自己,才是王道。
慕容复机关算尽,却终究人算不如天算。其人沽名钓誉,野心勃勃,有王语嫣这本无字大书不知好好利用,却整天想着要笼络天下英雄为己所用。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惜牺牲一切,可谓凶残。向来忠心耿耿的包不同亦为其所杀,舅母及几位无辜少妇也惨死其手。天不助此人,甚幸!
鸠摩智凡心太重,求胜心太强,坏事做尽,最终却能在被段誉吸干能力后修成正果,鄙人不甚能懂。
萧远山、慕容博处心积虑,最终也不免血海深仇、王霸雄图尽归尘土,看破红尘,可喜可贺。
段延庆得知段誉乃其亲子,也豁然开朗,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段正淳牡丹花下死,与旧爱共赴黄泉。
全贯清被剁为肉泥,罪有应得。
游坦之(庄聚贤)痴情一片却助纣为虐,可怜又可恨。
阿朱、阿紫一个命短、一个痴情,不免香消玉殒。
钟灵、木婉清、王语嫣三人原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而段誉又是另有所出,左拥右抱乎?
人生如雾亦如电。
两国交锋,萧峰舍身取义,自刎以教单于折箭,百万大军脱征袍而英雄陨落。段誉、虚竹感慨伤怀却又回天无术。各得美人归。
慕容复空对大海,一片苍茫,复国遥遥无期......
《天龙八部》读后感2《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宋哲宗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当时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主角为主的故事,我认为这是金庸先生所描绘的武侠画卷之中最优秀的一部。也正是这部武侠小说对我的影响,对我的部分观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然也不用问我哪一部作品我最喜欢,如果问的话,那么当然就是《 ……此处隐藏6065个字……物形象就正面化了,女读者们就多了一个丰神俊朗、壮志难酬的慕容公子了,本书就多了一个让人扼腕叹息、惆怅三日的男主角了,岂不更妙?!
还有个问题,就是美人花落谁家的问题。多年前我看过旧版《天龙八部》,结局是王语嫣和段誉走到一起了,可是今年我再看的这个21世纪版本,王语嫣最后改为陪着慕容复了。可能是金庸先生离婚之后,又经世事磨砺,心境不同而改成这个“红颜刹那芳华、心魔褪去是真”的结局。但是旧版的读者不乐意啊!他们说段誉经过那么多磨难,还不能抱得美人归,这结局太不圆满啦!那么这件事元芳怎么看呢?元芳以为,就该如上所述,先把慕容复形象刻画好,最后再让王语嫣花落慕容家,即使爱人已疯仍对他不离不弃,这个结局更合理,也更能打动读者。
作者写书,必有感情代入。估计金庸是把他的感情代入到段誉身上的。80岁的金庸来改,把王语嫣改给慕容复了。我相信,若30岁的金庸来改,肯定又会把王语嫣改给段誉了。可惜,我们都回不到自己的30岁了。
整部小说,让我眼眶含泪的至少有三次,湿了三张纸巾,是替乔峰流的英雄泪和儿女情。
读完小说,河边回味。还是脱离武侠世界,回到现实中吧。河水碧绿,杨柳柔波,桂香沁人,一对夫妻正在河边摘桂花,一位长者正在逗孙子玩。
扔掉《天龙八部》这本书,忘掉这些人物吧,纸上情与现实情本是一体,何必纸里求,求得自己泪眼婆娑呢?
若有得罪金庸老先生之处,见谅。
《天龙八部》读后感5塞上牛羊,终成世间最美誓言。
年少时,特别喜欢读金庸,江湖风云诡谲,故事荡气回肠。金庸的书中,有各型各色的侠客,各种各样的爱情。侠客最喜欢乔峰和令狐冲,论武功他们两个也许并不是书中最出色的侠客,胜在个性突出,为人处事坦荡,豪情万丈。在爱情故事上,令狐冲与小师妹,圣姑之间情感太过复杂,引发了读者之间太多的争议。他们的发生在那样一个江湖中是完美的:失意的侠客,青梅竹马的小师妹,名动整个江湖的圣姑,他们之间种种峰回路转,情感纠葛读起来真的酣畅淋漓,为他们忧愁为他高兴。但对于爱情本身来说,觉得不够动人,甚至到最后扔缺少那种一心一意的认定彼此的感觉,总有种命运让他们这样在一起共度余生的。
其实书中最完美的爱情应该是郭靖和黄蓉,太过动人,太过完美,可遇不可求。而最让人难忘,惋惜的就是乔峰和阿朱,每每想到他们之间,都觉得黯然神伤。《天龙八部》的精神内核就是“求不得”,他们中的每个人最后都没有求仁得仁,每个人都过得很痛苦,都没有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乔峰和阿朱更是如此,命运曲折离奇,他们那么重视对方,还是最终失去了彼此。
乔峰和阿朱的故事在书中描述很短,天龙八部一共50章,阿朱和乔峰在第15章“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初相识,在第二十三章“塞上牛羊空许约”中伴随着阿朱香消玉损结束,阿朱陪伴他的乔大哥走过了人生中最痛苦,迷茫的`一段时间。在杏子林初相遇,那应该乔峰人生开始落魄的一天,虽然凭借过人的谋略,平息了丐帮内部的叛乱,但身世之谜被揭开。
回到一千年以前,宋辽平息了百来年之后,矛盾开始凸显的耶律洪基时代,这样的身世带给他的痛苦现代人是无法去想象了。他们命运出现交际,但并不是其他情爱小说中那样惊鸿一瞥,一生一世。他们之间的匆匆而过,别了彼此,如果不是命运的齿轮一直轮转,他们应该再不会有交集。阿朱继续是姑苏慕容的高阶大丫头,而乔峰则是踏上寻找带头大哥的道路。命运从来不会善罢甘休啊,要不就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而乔峰的悲剧性也会大打折扣,天龙八部的整体悲剧基调的色彩就会被削弱。
于是他们在少林寺又遇到了,我相信在雁门关之前,乔峰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娶阿朱,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侠义的本心,赤子之心,甚至独闯聚贤庄,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伟岸的人,这让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乔峰应该是一个狮子座,他的所作所为我总能得到共鸣,在做出决定的当下,会把后果生死都置之度外。但是这个举动对于阿朱来说,意义非凡,救命之恩以及这种大丈夫的色彩,让一个18,9岁的少女倾慕,在平常不过了。乔峰命运的齿轮在杏子林开始转动,他的命运的悲剧不是由阿朱引起,而少林寺偷经书的那晚,阿朱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她要去奔赴她的命运了。
阿朱去了雁门关,并且在那里等待了5天5夜。书中对阿朱正面的描写不太多,她的性格大部分是通过一些事情侧面体现,给人的感觉她和乔峰的地位并不对等。她要找到乔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她一个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又不会武功,能够从少林寺一路去雁门关等候乔峰的这份聪慧和勇气就可以证明匹配上乔峰了,她脱离了慕容公子和乔峰也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生存下来,这很了不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乔峰和阿朱的地位是对等的,这是一份地位对等,彼此都有独立人格的一对璧人。
我想乔峰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甜蜜时光,应该就是和阿朱一起去寻找带头大哥的这一路了吧。虽然在江湖上已经声名狼藉,受万人唾弃,但是身边的红粉知己始终相信自己,给予力量,应该是苦乐参半的值得回忆的日子吧。可能因为他的痛苦太过于深入,恨的太深,执念太盛。善解人意,一直寄人篱下的阿朱,她缺爱的成长的经历,造就了她讨好型的人格,她不会真的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会以乔峰的事作为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她唯一的一次表达自己的诉求,就是在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就是乔大哥的杀父仇人之后,她收到的恐吓使她失去思考能力,失去理智。她曾经说:我们去塞外,骑马放牛,过几年再来报仇。每次看到这儿,都会泪目。那时候的阿朱应该已经知道,她和乔大哥的缘分就要结束了,她想抓住它,就是几年也可以。然而阿朱的人格决定了她不会去勉强乔峰,她会选择牺牲自己。
有很多读者说这儿的处理与她一贯聪慧的性格不符,其实不是,是她的性格早早就决定了她的选择。她自小被父母抛弃,并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和呵护,本来就会造就他委曲求全,万事以他人危险,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性格。她遇到了乔峰,这个愿意拼命救她,和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她这种性格定会以乔峰的需求和所想为第一优先级。报仇是乔峰的最大的心愿,这个恶人他杀死了乔大哥生身父母,养父母,师傅,谭公谭婆等等,他们并没有上帝之眼。在他们心里这个人就罪大恶极之人,可是这个人是她的亲生父亲,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没有能力杀这些人,毕竟段家的一阳指在江湖上名气相当的大,父亲的所犯的错就是她的错,所以她选择去替父亲赎罪,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之处。
小石桥的大雨夜,塞上牛羊终成空。乔峰失去了阿朱,天人永隔,乔峰余生再无幸福可言。也许在那个时候,乔峰都想过放弃生命,只是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他还不能就此赴死。终于在所有真相大白之后,他以自己生命,换来了宋辽数年和平,没有一丝犹豫,也许他余生都没有一刻放下对阿朱的思念。
阿朱说: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艰险困苦。
乔峰说: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世上就只一个阿朱,又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
塞上之约,不是乔峰喜欢骑马打猎,与牛羊为伴。而是因为和阿朱一起骑马打猎,与羊牛相伴,便充满趣味。
文档为doc格式